微信ID:ourreader 读一本书,走一段路,认识一群人. 悦的读书,您的户外书房
三秋滋味
前言:
我对薛冰老师说:我们换本书做吧。薛老师说:好啊,可以读《饥不择食》,你一定会喜欢。事实上,这本书真的让人读了爱不释手。一个一个轻松的短篇小文,语言简练幽默,寥寥数语把老南京的吃食和风俗写得风趣有味。可贵的是,即使写吃,薛老师依然保持了一贯严谨的态度,凡有观点必有依据,凡有依据必引经据典,让人感叹作者的研究之深,阅读之透彻。其中不乏作者的思考,点晴数笔,折射出半生智慧,让人久久回味。
从今天开始,悦的读书公众平台将书中精彩文章与大家共享,在此,也深深感谢薛冰老师对我们的厚爱与授权。我们深爱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悦的读书 张静
金陵三秋食事,是从告别夏天开始的。
立秋那日,例有啃秋之俗,人人都要吃西瓜,以为可以消除一夏的暑气,且以为此后秋凉,西瓜就不宜再吃。其实南京立秋之后,暑热不减盛夏,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倘若立秋时间在夜晚,便属“母老虎”,热得格外长久,总要到白露之后,才渐觉凉爽。俗话说“白露身不露”,不可再穿短袖衣衫。然而南京的地产西瓜下市早,过去受运输能力和保管条件的限制,外地西瓜难以调入,到了八月上旬,西瓜往往成了稀罕物。为了啃秋,市民不得不提前买下半生不熟的西瓜,自存数日。觅不到西瓜的人家,只好以别的瓜果替代,但难免不够正宗的遗憾。哪像现在,从海南岛到东北的西瓜接踵而至,再加上大棚种植,反季节上市,一年到头西瓜不断。啃秋这样的习俗,也就被淡化了。
总在立秋前后,有两个节日,一个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一个是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牛郎织女的人神相会故事,当年很能给少男少女以美丽的憧憬。尤其是女孩子,尚有向织女乞巧的仪式。民国年间夏仁虎《岁华忆语》记载:“七夕,小儿女供牛女,往往镂瓜、茄为灯,或状花鸟,或镌诗句,极生动之致。置碗水露庭中竟夕,明日投针,恒浮水面,就日影中,视其影作何状以卜巧。”七夕乞巧,其实是提供了个争奇斗巧的平台,真正展示的是少女的心灵手巧。做西瓜灯时,须利用瓜皮图案中较大的开口,将瓜瓤掏净,内置蜡烛,映亮图画文字,而掏出的瓜瓤便成了围观者的口福。所以孩子们都喜欢看姊妹做西瓜灯,至于茄灯的做法,我就完全没有印象。
在我的童年,晚上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还能够望银河,数星星,一边听母亲讲神话,一边指点出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挑的担子都清晰可辨。到我女儿这一代人听故事时,南京的天空已成灰蒙一片,只能从电视上看“今夜星光灿烂”了。然而七夕节却否极泰来,被商家利用,传媒推波助澜,大有成为本土“情人节”的势头。不少饭店、茶室、咖啡馆,都悉心营造浪漫氛围,隆重推出“情侣套餐”,颇受恋人们的欢迎。移风易俗六十余年,这大约可算传统民俗节日“旧瓶装新酒”最为成功的范例。这种套餐我没有领教过,想来多半是“功夫在食外”了。
中元节,源起于古代的“小秋”,即秋季早熟的谷物收获以后,奉以祭告祖先;后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相混,传说当日阎罗王将地狱中所有鬼魂全部放出,世人须焚纸箔、放河灯为其超度,所以俗称鬼节。族人清明上坟,前往郊野祖坟与亡故的先人相聚,在坟前焚烧纸箔;中元则是亡灵回家与家人相聚,所以皆在家门附近焚烧纸箔,且多划分为数摊,口中念叨,哪一摊是给祖上的,哪一摊是给戚友的,哪一摊是给孤魂野鬼的。夏仁虎《岁华忆语》中介绍:“中元亦祭祖之期,家家设供,有焚法船或纸鞋、伞者,谓先魂当出游也。”直到民国年间,中元节庆活动还十分隆重,常采取“商办官助”形式,商家出钱,官府主持,秦淮河中放河灯成为金陵一景。一九四九年后,中元节被政府视为迷信,一度属禁止之列,近年又有谴责市民烧纸污染空气之论,真是应了古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但民间从不含糊,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压之下,偷偷摸摸,也一定要为逝去的家人烧些纸钱。祭过先祖亡灵,家人照例要团聚共餐,让祖先看到后辈和睦兴旺的气象。过去这种家族聚会,都是在家里操办,且应有新粮谷物上桌;现在小家庭多,年轻人又计较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多半是到饭店里去撮一顿。
农历七月,大约要算天人感应活动最频繁的月份之一,祀过神,斋过鬼,自也不能忘了佛。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地藏王菩萨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度人间苦厄,深为佛教信徒崇仰。清凉山东侧岗阜上的小九华寺,相传为地藏王菩萨肉身坐禅处。晚清陈作仪曾记下清凉山地藏会的盛况。僧众将山间各小庵的神像,汇集于寺中,名曰“朝山进香”。因时值盛暑,此前两日,自朝天宫迄西直到小九华寺山门外,沿途数里,已搭起茶棚十余座,免费提供茶水以供香客解渴。茶棚内张挂灯彩,上悬地藏王菩萨画像,旁列十殿阎罗像,而供案上陈列着各种玩具,以供游人欣赏,斗巧争妍,应有尽有。
张通之《白门食谱》中,说到其时清凉山的两种美食,刺栗和素面。“清凉山栗树甚多,每到仲秋,大江南北人来此山进香者,昼夜不息,山中人以此刺栗,用竹签插入二三枚或四五枚不等,其栗刺包,以刀辟开,留而不去,人欲食之,置地上,以足踏之,其栗即出,去其壳而食,既嫩且甜,甚觉有味。持归以糖煮熟食之,比莲子尤嫩,亦美味也。”而扫叶楼的素面,更是“美不胜言”。他曾悄悄向卖面的道人打听素面的做法,道人答道:“出家茹素,无非笋尖、豆汁作汤而已,”
这倒不能说是虚言。清人薛宝辰《素食说略》中,就大赞几种素汤:“黄豆芽煮极烂,将豆芽别用,其汤留作各菜之汤,甚为隽永。”“惟芽汤味清而腴。”又介绍萝卜汤和蚕豆汤的做法:“用莱菔七成、胡莱菔三成,切片或丝,同以香油炒过,再以高酱油烹透,然后以清汤闷之,闷至莱菔极烂,其汤即为高汤。或浇饭,或浇面,或作别菜之汤,无不腴美。余每日以浸软蚕豆去皮煮汤,或莱菔汤,浇饭、浇面、吃饼,甚为适口,胜肥脓多矣。”
文化大革命中,小九华寺被砸成一片瓦砾,一九八O年复建为崇正书院。而山中的栗树,深秋“霜叶满山,鲜红欲滴”的枫树,都已不见踪影。此后清凉山下还曾开过一家素菜馆,能用全素食材,做出形象逼真的红烧鱼、扣肉、排骨,只是中看不中吃,生意也如菜味一般平淡,不久就歇业了。
三秋节令,重头戏无疑是过中秋吃月饼。南京人说起月饼,别有一份自豪,传说元末红巾军起义前,就是利用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在饼内夹纸条传递信号,各地同时举事,后来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南京首次成为大一统中国的都城。南京人对于中秋夜的阖家团聚也格外重视。据说当年科举乡试,最后一场恰在八月十五结束,南京考生为了不耽误回家过节,多半草草交卷。而其妻子必浓妆艳服,手持丹桂一枝,倚门以望,待考生归来,即将丹桂奉上,以为“折桂”之吉兆。清末《点石斋画报》中曾绘图配文大加讽刺。应试可以草草,吉兆不可错过,金陵旧俗中,图虚名而不务实际者,此或可以为典型;然一家人自得其乐,“人月双圆”,何尝没有令人欣羡之处。
其实中秋节庆,也没有太多的花样。看《红楼梦》七十五、七十六回,曹雪芹虽然借黛玉、湘云、妙玉的嘴,写下一首自鸣得意的诗,而贾家的赏月会,也不过上香设宴,瓜果月饼,击鼓传花说笑话。夏仁虎《岁华忆语》记民国年间节俗:“是夜家人团坐聚饮曰圆月,出游街市曰走月。”“祀月用纸,上印绘月宫状,曰月宫纸。以小香若干柱扎成玲珑楼阁状,或剪彩作月宫状粘之,在最上一柱,戴以纸糊之斗,曰斗香。面和糖果为馅,大如盘曰月饼。”祭月以后,将月宫纸烧去,瓜果点心则分给家人同食。
到了我们小时候,繁文缛节一概免除,惟剩下分吃月饼一件大事,体现着“民以食为天”的真谛。中秋夜联句赋诗的雅致我没见识过,记得的只有孩童的月亮歌:“月亮月亮粑粑,里头蹲个妈妈;妈妈出来买菜,里头蹲个老太;老太出来洗衣裳,里头蹲个娘娘;娘娘出来梳头,里头蹲个黄牛;黄牛出来洗脚,里头蹲个麻雀;麻雀出来飞飞,里头蹲个乌龟;乌龟出来爬爬,里头蹲个娃娃;娃娃要吃油炒饭,滚你娘个穷光蛋!”从喻月亮为粑粑开始,兜了一大圈,依然落脚到吃上。须说明的是,南京方言中的“蹲”,发音如“墩”,除了蹲下的意思,还有待在哪里的意思,这歌里便是后一义。
我一直弄不大清南京本地月饼和苏式月饼的区别,喜欢吃的豆沙和五仁,两家都有生产。五仁月饼馅里有核桃仁、杏仁(或花生仁)、松子仁、葵花子仁、芝麻仁,排得密密实实,咬下一块,像是变幻不定的万花筒,舌尖不断有新发现,满口果仁香。椒盐月饼的馅料不合我口味,只爱揭上面一层粘满黑芝麻的饼皮。记得小时候吃得多的,还是小苏州食品厂的豆沙月饼,粉白的饼皮朴实无华,只有垫底的油纸中央,盖着一枚朱红的四方印章,饼馅酥润香甜而不腻。当然也因为它的价廉物美,适合我家的消费水准。广式月饼有火腿、咸肉,枣泥,莲蓉等品种,饼皮特薄,满满的都是馅,似乎一碰就会散掉,然而重油重糖,就是我这喜甜食的人,也觉得有些发腻。不过,当年南京人总说吃不惯广式月饼,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嫌价格较贵。
当年吃月饼,都是一个月饼切成四牙甚至六牙,一人一牙,刚好能把馋虫勾起来,所以曾立下一个宏愿,等我工作领到工资,一定要让父母弟妹每人吃一个整月饼。文革加插队,转眼十几年过去,到一九八O年前后,以我的工资请家人吃月饼是不会有问题了,可小苏州的豆沙月饼仍供不应求,要托人到厂里找关系,开后门,才能买得到。
一九八O年代末,长江南北货商店门前,摆开阵势,现做现烤鲜肉月饼,一时引起轰动,围观的人群常常挤满了人行道,实则尝新鲜的人远没有看热闹的人多。我们这一代人,只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来没见过月饼是怎样做成的,甚至都没起过这念头。然而,二OO一年中秋前夕,南京冠生园将头年月饼陈馅回炉利用的问题被曝光,使南京月饼生产厂家皆受连累。月饼的神圣感一旦被打破,从此步下神坛,无论何等豪华的包装,都不能让它重返昔日的辉煌了。
旧时中秋祀月,月饼之外,总有几样时鲜果品,如紫红的石榴,水红的菱角,朱红的柿子,玉白的花香藕。月亮地里摆一摆,便也由家人分食。鲜藕可以切片生吃,可以清炒、炖汤,南京人最喜爱的,则是煮成糖粥藕。张通之《白门食谱》记载:“马巷中段之熟藕:铺门朝东,专售熟藕。未煮时,先取肥而嫩者,洗净其泥滓。然后以糯米填入孔内,放稀糖粥锅中煮熟。食时又略加桂花糖汁,香气腾腾。藕烂而粥粘,亦养人之佳品。下午各处击小木铎,而高呼卖糖藕者,迥不及焉。”马巷原在南捕厅甘家大院东侧,近年拓宽中山南路时被并入,从此消失。而糖粥藕虽在饭店能吃到,超市也可以买到,但与连粥热卖的,味儿可就大相径庭。
中秋夜的最后一项活动,是“摸秋”。潘宗鼎《金陵岁时记》中介绍:“金陵俗,中秋月夜,妇女有摸秋之戏。尝往茉莉园,以得瓜豆为宜男。相传洪杨乱前,恒在长乐渡玄帝庙之铁老鸦杆及钟山书院前之铁锚。”到别人家的菜园中偷瓜果,据说吃了可以生孩子;偷时还要故意声张,引主人叫骂,骂得越凶越灵验。当然主人也是知道这风俗的,且以助人为乐,所以多在家门口笑骂几句而已。至于摸铁锚之类,则是取其“挺然翘然”之态,属于远古生殖崇拜的遗风了。
秋日的另一个大节,是九月初九重阳,近年又被法定为老人节,赋予了新的内涵。南京重阳食事,以夏仁虎《岁华忆语》所记为详:“是日,人家以糕饵供祖,上插小彩旗,曰重阳糕。儿童雕缕五色纸作三角形,累贴成大旗,曰重阳旗。”“金陵人九日登高,北则鸡鸣山北极阁,南则雨花台。要以登雨花台者为最多,携佳茗,瀹雨花泉水品之。新栗上市,茶肆和木樨煮熟,风味殊佳。兴尽每购雨花石子归,备冬日养水仙也。金陵人食蟹,谓‘九月团脐十月尖’,谓至时始肥美也,以捕自圩田者为佳,因食稻故。巨者两尖、团重一斤,又曰对蟹,为他处所无。”
可见重阳糕虽然风光,菊花酒虽然名重,但美食其实是蟹。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也说:“重阳饮菊花酒,剥巨蟹。蟹之肥者,圩田产也。”张通之《白门食谱》中介绍圩蟹出处:“金陵西南乡,滨江带河,为鱼虾之集处,而圩中多常稔之田,稻粱所遗之穗与粒,蟹来饱食,肥大异常。团脐黄多顶壳,尖脐油亦满腹,煮而食之,最为适口,不一定九月团脐而十月尖也。其他莫愁之蟹,亦大而且美,但出产不多,不甚易得焉。”
蟹味虽佳,而性大凉,胃寒脾弱的人往往不敢领教,遂有人炮制“假蟹粉”供其解馋。“取大鳜鱼之肉,和鸡子黄,加以姜醋,作成假蟹粉,其味与真蟹粉无异,亦极养人”。其实用不着鳜鱼肉,做蟹粉鸡蛋更为简便,取鸡蛋数枚打开,加进适量白醋和姜末,用筷子略调几下,把蛋黄搅破,但一定不要与蛋白搅匀,入热油炒熟即成。分离的蛋白与蛋黄,正给人蟹肉与蟹黄的观感。学得此法,不必待秋凉,随时有蟹味可尝。
选自薛冰《饥不择食》,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选自薛冰所著《饥不择食》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经作者授权刊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如果今天的分享让你有所收获
........并推荐给身边爱读书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用阅读
........汇聚碎片时间
........点亮品质生活
1、第一天飞武夷山,游览武夷山天游峰60茶洞云窝接笋峰等,下午竹筏漂流九曲溪100,看武夷宫仿宋街,住武夷山上第二天游览呼啸八景定名桥一线天景区水帘洞景区,晚上乘车赴厦门 住火车上第三天厦门游览鼓浪屿...
因此有暴力倾向的人应该及时远离第二不要找沾染恶习的男朋友从上海杀妻案的经过我们可以得知,这名男子就是沾染了赌博的恶习,所以才会把自己的妻子杀掉,当我们要面对跨境婚姻的时候,自己千万不要找这样的男朋友;...
江阴人!你准备好了吗?小最要在这里告诉你两个坏消息!江阴的天气真的要发威了! 老天爷就是那么真诚从来不玩套路,“三九”真是说冷就冷!而今天就是“三九”的第二天,小最今天已经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
14恶咽膈咽令人恶心使人难受即北方话中常见的”膈应“,词义也基本相同,但发音略有区别,第二个字”ying4“在淮南话中发为”yan4“,第一个字”ge4“在淮南话中有时发为”e1“有时发为”ge1“例...
安徽省简称皖 位于长江下游,旧称安庆徽州二府,今以二府首字合称,安徽省内有皖山,而在春秋时该地曾为皖国,故简称皖福建省简称闽 秦代时划为闽中郡,五代时属闽国地,简称闽江西省简称赣。安徽省简称是皖安徽濒...
1、小暑大暑分别是什么意思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夏天的第六个节气,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每年的阳历7月...